第八百一十一章 班师回朝 (第2/2页)
此外,苏宸还调集了南汉的部分精锐部队,这些士兵皆是未成家立业的男丁,对家乡的依赖相对较少。他们将被带到金陵进行训练,以期在未来的战场上,成为吴国军队中的中坚力量。
十五万大军,浩浩荡荡,旌旗猎猎,气势恢宏。经过半个月的艰苦跋涉,他们终于抵达了杭州城外。
杨灵儿早已得悉大军归来的消息,便提前率领文武百官,身着盛装,浩浩荡荡地前往城外隆重迎接。除了百官之外,还有自发前来的百姓,人数竟也达到了十万之众,场面蔚为壮观,热闹非凡。
苏宸身着一袭白衣铠甲,在阳光下熠熠生辉,英俊非凡。他的身材挺拔,已然褪去了年少的稚嫩,如今二十三岁的他,特意留了短胡须,更添了几分悍猛与威严。
当杨灵儿看到义兄平安归来,脸上顿时洋溢出了灿烂的笑容。她亲自上前,与苏宸相见,眼中满是关切与喜悦。
“臣苏宸,见过国主!”苏宸恭敬地行礼,称呼杨灵儿为国主,以彰显君臣之分。
杨灵儿并未称帝,而是自称为国主,因此众人也都以国主相称。她闻言,连忙扶起苏宸,笑道:“苏将军,快快免礼!这次你出征半年,便成功平定南汉,实在是功勋卓著,令人钦佩!”
苏宸谦虚地回应道:“这都是臣分内之事,不敢居功。能为国主分忧,为吴国尽忠,是臣的荣幸。”
众多大臣目睹苏宸应对谦逊,全无傲慢之态,心中对他的好感倍增,暗赞他颇具仁主之相。
韩熙载、徐铉、高越等人,望着苏宸那神采飞扬的模样,皆流露出欣慰之情。
他们回想起当初在南唐时,便对这位后生晚辈寄予厚望,如今见他已成长为吴国的中流砥柱,心中自是感慨万分。
原南唐新派的李平、张泊等人,以及原越国的大臣们,此刻对苏宸的抵触情绪也大大减弱。他们心中已默认了一个事实:有朝一日,苏宸定会接过吴国的政权,登基为帝。
“苏将军,请入城!”杨灵儿与苏宸见过面后,便邀他入城,准备亲自为他封赏。苏宸将大军驻扎在城外,然后带着主要将领,浩浩荡荡地进入吴国都城。他们登上金銮殿,接受朝廷的册封与赏赐。
胜利之师归来,朝廷自然要进行一番奖赏,鼓舞将士为国效命。
当苏宸入城时,百姓们纷纷欢呼,高唱颂歌,赞扬苏宸的赫赫战功。人心逐渐汇聚到苏宸身上,他的威望与日俱增。
幸亏杨灵儿并非野心勃勃之辈,从未想过一直做女皇。否则,在这样的场面下,君臣之间很容易产生猜忌,功高盖主往往会导致悲惨的下场。
然而,在杨灵儿与苏宸之间,却还不存在这样的问题。
进了金銮殿,苏宸已将此次出征之后的大事,一条条向国主和众位大臣讲解,并阐述自己改兴王府为广州城,设立港口,船舶司的观点时,说得条理分明。一些观点,他是借用唐宋对海外的策略,自己补充的一些奇思妙想。
然后就是自己平定南汉后,带回了一些金银珠宝、布匹、香料、粮草等,尤其是“占城稻”格外重要。他把水稻可以一年两熟的效果说出来,引发朝堂惊呼赞叹。
苏宸所言这些,清晰明了,听来一目了然,远比那些做惯了经史文章的官吏所做的宏篇大论更容易听懂,听得大臣们频频点头,对他一些做法都听得明白。
苏宸罗列的十分清楚,对每一项对地方措施的针对、产生的效果、可增的数量,都有明确说明,如果真能执行下去,可以预见,的确可以让吴国税收增加,百姓安居乐业,国富兵强。
“想不到苏将军除了立下赫赫战功之外,竟还有如此多的功绩。这些功绩,朕觉得甚至比灭汉还要有用。”杨灵儿赞叹道,随即吩咐道,“来人,速速选定对苏将军等立功将领的奖赏。”
太监总管胡忠贤应声上前,宣读圣旨。圣旨中,册封苏宸为平南王、镇国大将军,并兼任尚书令,特许他佩剑上殿,彰显其尊贵的地位与无上的荣耀。
至此,苏宸在吴国的权势和爵位已经达到了极高的地步。在朝中,他真正成为了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的存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