妙笔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妙笔文学 > 顽贼 > 第六百二十三章 不祥之兆

第六百二十三章 不祥之兆

第六百二十三章 不祥之兆 (第2/2页)

放那儿再看看。
  
  而潼关卫面临的情况,则比平时更复杂一点。
  
  上万军民挤在关城里为保护粮食,跟鼠群殊死搏斗,瘟疫过了潜伏期大爆发的第一时间就把指挥链击碎。
  
  把脉的医师都死个球了。
  
  人走着走着倒在地上,就等于没了。
  
  康尧民依然在发烧,甚至因为溃破伤口接触泥土和污水,比之前烧得更厉害了。
  
  但他还活着,脖子、腋窝和股间的肿块也比早前小了点,不过他也不能确定这是不是因为伤口溃破,污血流出来的缘故。
  
  来不及因为家丁死去而悲伤,更没有办法为潼关遍地尸首难过,康尧民跌跌撞撞回了官署。
  
  而直至此时,潼关守军仍在战斗。
  
  掌印指挥死后,潼关卫没了官方意义上的指挥官,只剩下一堆没实授的世袭指挥使。
  
  这里面以指挥使张尔猷最为刚强、广有人望,其人擅骑射搏战,在马背上是万人敌的猛将,却不幸也害病发起了高烧,难以理事。
  
  倒是另一名年过六旬的指挥使盛以达,在瘟疫袭来之后,抓住了第一次爆发与第二次爆发中间的空窗期,命卫所军户发给汤药、禁止聚集、洗晒被褥、开窗通风、熏艾沐浴,同时也祭祀辟邪,在家家户户和官署门口贴符避瘟。
  
  主打一个有用没用,全都用上再说!
  
  俗话说人老成精,盛以达六十多岁,啥没见过?瘟疫来了别的不说,先把这些必须要做的准备工作都做了,再说细细分析的事儿。
  
  潼关盛家,在有明一代的世袭指挥使里,非常特殊。
  
  他们家特殊在于卫所世职出身,却以文耀宗,凭科举显贵。
  
  两代人,出了一个都督同知、一个副总兵、一个京营参将、一个指挥使,同时还有父子两进士,先后做侍郎和尚书。
  
  指挥使盛以达的父亲盛讷,在家里排行第三,长兄承袭指挥使,后来升任南京前都督府同知;二哥考了武举,在京营做参将;他则考了进士,官至吏部侍郎,死后赠礼部尚书。
  
  眼下指挥使盛以达是盛讷的长子,他几年前过世的二弟盛以弘则同样考取进士,官至礼部尚书。
  
  所以盛家眼下文化人很多,后辈不仅有擅长弓马骑射的武学生,也有很好几个秀才。
  
  盛以达很清楚,他的这些部署对这次的瘟疫,没用。
  
  因为除了祭祀贴符这种谋求心理安慰的伎俩,其他对策,都是过去针对四时疫的。
  
  所谓四时疫,其实就是变化季节时的流感。
  
  古人并非对传染病缺乏认识,恰恰相反,因为医药手段、对病毒的认识都没有后世那么发达,所以对传染病的印象才更加深刻。
  
  只不过当时人们使用的是另一套口径,不叫传染病,就叫疫。
  
  疫,本身的意思就是民皆疾。
  
  它由病字旁和殳组成,殳是先秦时期军阵兵器,当时青铜还很贵重,普通国人大多使用木棍作战,只有战车上的贵族使用青铜器,这种在木棍上带有青铜箍和三棱矛头的兵器,是当之无愧的杀人利器。
  
  以至于几乎所有带‘殳’偏旁的字,都与伤害、攻击、杀戮和死亡有关。
  
  如投、殴、殺、没、毁、殁。
  
  简单来说,疫,指这病,杀人很利索。
  
  可病跟病是不一样的,四时疫口干咳嗽,咽喉疼痛,而这次的瘟疫是头痛发热,颈肿发颐,一把把吃银翘散也没用啊!
  
  但是,盛以达的举措,并不是为了干掉瘟疫,而是意在提振军户信心,重整被瘟疫击溃的组织能力。
  
  军户惊恐震怖,人心不齐,根本不可能挡住这种一人患病染及一室,一室患病染及一乡的瘟疫。
  
  在这一点上,盛以达的举措非常有效。
  
  遭受瘟疫进攻的潼关卫很快一扫颓势,残兵败将被重新组织起来,他们甚至找到了这次瘟疫的规律和关窍。
  
  人们接触到老鼠或感染瘟疫的人,通常会在三日、五日、七日之内开始发病,感染程度轻的能挺几日甚至挺过去,染病程度重的,则会在三日左右撒手人寰。
  
  盛家昭之、逵之两个族子翻出汉代张仲景的医书,就扛起了医师死后的治疗重任,给患病军户根据临床表现对症下药,还真有一定效果。
  
  尽管他们都不知道这病到底是啥,也不知道咋染上的,更不知道治疗的原理。
  
  总之,患兵高热,就拿张仲景治伤寒的大青龙汤喝一下。
  
  吐脓血了,张仲景的升麻鳖甲汤喝着解个毒,解不了就加大雄黄用量。
  
  寸脉且沉且迟,也就是脉搏微弱,心脏接近停跳,要休克了,赶紧猛灌张仲景《伤寒论》里的麻黄升麻汤吊个命。
  
  至于说医书上写的,喝多了对身体不好,乏力、浮肿、脸发黄啥的,直接忽略不看,先保住命再说。
  
  经过他们兄弟俩这么一治,患病军户军余的死亡率下降很明显,至少很多脉象微弱濒死的军户被拉回了生死线,原本三天就死了,现在七天了还能在地上扭曲挣扎,疼得直哼哼。
  
  但人们对瘟疫依然恐惧,因为暂时没得病的人,也不接触别人,却还是在成片成片的染病。
  
  随后,他们发现靠近城中军器局火药坊的二十多个军匠军户,都没有受到感染。
  
  别的地都尸横遍野,家家披麻戴孝了,他们倒好,屁事没有,甚至还发展起副业,开始搁军器局里做棺材、织麻布、编花圈儿、贴哭丧棒了。
  
  问是咋回事,他们也不知道,既接触过老鼠,也接触过病人,就是命硬,诶,没事儿!
  
  正当潼关卫即将恢复秩序,甚至探究到军匠不受瘟疫侵袭的秘密时,元帅府魏迁儿的前锋部队逼近潼关。
  
  一时间刚刚看见生的希望,潼关上下齐心协力塑造出的秩序轰然倒塌——他们能挣扎活命就已拼尽全力,根本不可能再应付另一场战争。
  
  偏偏潼关又是如此重要,它不仅仅囤积了巨量粮草,更重要的是,它是天下东西的大门。
  
  一旦被叛军打过潼关,同样遭受瘟疫肆虐的河南府不可抵挡,除此之外无险可守,兵强马壮的西兵向北能直逼京师,向东可横扫山东,向南更可威胁凤阳。
  
  阻止此事发生,是潼关卫世受国恩世袭武职的责任。
  
  这个节骨眼上,为了拦住元帅府叛军,潼关卫的武力巅峰、早就病倒在榻上的指挥使张尔猷挣扎披挂。
  
  他命家人牵马,取来战刀弓矢,率领三百患病旗军在关上向紫禁城含泪叩首,随即出关。
  
  一日之内三战三败,仅剩旗军四十在张尔猷的率领下侥幸逃过元帅军追捕,返回潼关卫。
  
  阵亡旗军以性命为祭,将瘟疫的灾祸,重重砸在魏迁儿的脑门儿上。
  
  曾在关中三日横扫四万明军的元帅府精锐,脚步停驻,遇潼则止。
  
  悲怆的惨败创造战略上的伟大胜利,潼关卫的旗军有心庆祝,却不知庆从何来。
  
  伟大胜利的意义远在千里之外,阖门死难的衣冠冢却近在咫尺。
  
  更重要的是,他们没意识到,战场另一边华山脚下停驻的那支军队,跟他们一样。
  
  跟他们一样是军人,怀揣一样的信念,经历一样的挣扎,参与同一场疯狂的战争。
  
  自张尔猷出战,仅隔四日,关城以西种满麦子的塬上,一杆杆赤色大旗在麦田垄上的小道间招展,缓慢而有节奏的蹄声如同重鼓。
  
  按辔徐行的赤甲军汉个个双目赤红,脖颈肿大,动作缓慢而疲乏,却依旧保持操典中规范至极的马上动作,只是面无表情眼中无神,用干燥的舌尖舔舐裂开的嘴唇,伴着马背起伏,死死盯着巍峨城关。
  
  他们先是星星点点出现在原野上,随后连成一片,逆着落日红霞,如同洒向大地的不祥之兆。
  
  潼关城上的号炮炸响,钟鼓不绝,夹杂关上守军声嘶力竭的喊声,传遍整座关城。
  
  “叛军薄城!”(本章完)
  
  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,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,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