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70 范老实心大起来了 (第2/2页)
可现在,海船上都养成习惯,会储存一些椰子作为医疗用品——椰子只要不剥皮,不开口,可以保鲜很久,在海上如果遇到水手中暑,甚至可以用椰子来治疗,占城港一年来这么多船,有这么多商人甚至住在这里,华人们又有钱,也喜欢喝椰子祛暑……原本的椰子产量怎么够用?现在土人中非常流行的职业就是养猴子摘椰子,别看有些土人始终不喜欢种田,对这些小道他们倒是热衷得很呢。
椰子是常见的水果,芒果也是,品种还十分繁多,这山竹果就要少见些了,它通体是紫黑色的,对小贩来说,壳和肉一样重要,所以站着吃和带走是两样的价格,站着吃,芒果皮和山竹壳是要还给他的。山竹壳可以卖回给染料厂,给他们做紫色染料用——正所谓朱衣紫绶,紫色自古以来都是贵重的颜色,也就难怪小贩对于山竹壳是这么看重了。
“这个东西能去火,和榴莲比要更适合本地的天气,榴莲你们吃过没有?臭!又上火,实在是太滋补了!”
这个汉人商户看来是很爱吃水果的,滔滔不绝地和他们谈论了起来,榴莲这个东西,和山竹一样,都是更南面的满剌加那里流传过来的,在占城港这里只是零星有种植而已,满剌加本地的商船会搭载一些过来,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机会遇到……
这些舶来的水果,价格并不便宜,自然不会出现在牛车里,大家没有见过也在情理之中了,他们平日吃的还是木瓜、椰子、芒果为主,其余本地也产的那些千奇百怪的小果子,土人偶然会采到和他们分享,但具体的名字也分不清楚,自然用处也不像是山竹这样多,听到山竹能做染料,大家不免都好奇起来,问了价格,也是咋舌——竟要三文钱一个!
三文钱听着倒是不贵,也就比椰子多了一文,可一个大椰子,椰青水都够一家人喝的了,还能劈开了吃椰肉,椰壳烧火或是用来做盛器,这山竹果能做什么?小孩拳头都不到,一口一个的事情,这就要三文钱,一般人真经不起当果子吃的,也就是咬咬牙尝尝鲜罢了,便是尝鲜,一听这价格,摆手的也有不少哩。
范家这里,孩子还多,山竹果味道不佳也就罢了,若是好吃,更是不敢买了,怕招小孩惦记,老实嫂已经去问芒果了——芒果倒是还好,五文钱一个,不能说贵,这是大芒果,一个够几个孩子分着吃得一头汁水了,于是便掏腰包买了一个,范老实也不反对:带着孩子出来,不可能不花钱的,买个大芒果堵住孩子们的嘴,倒比还馋别的贵价东西好,五文钱他们家也不是花不起。
这一个大芒果,拿在手里沉甸甸真有一斤多,土人果贩嘴里不断地嚼着槟榔——他倒不卖这个,在城里随处可见竹匾里满当当放着的荖叶卷槟榔,包得严严实实,如小粽子一般,很秀气的样子。不过客户人家是不太吃这个的,即便原来吃点,现在也不肯吃,因为六姐最厌恶嚼槟榔和吃烟的人,认为吃烟的人浑身恶味,而嚼槟榔的人随处吐血唾沫,叫人恶心,对健康也是不利。
这一点,林场里经常拿出来说,因此,即便有人嚼槟榔,也是在极疲劳的情况下偶尔用来提神的,日常汉人聚集的地方卖槟榔也没人来买——烟还可以偷偷抽,槟榔是不可能偷偷嚼的,喜欢嚼槟榔的人牙都不好,这土人牙就不好,对孩子们龇牙一笑,几乎把他们吓着了。
不过,他动作倒是利索,帮他们把芒果皮削到篓子里之后,便灵巧地用刀把芒果分成了肥厚的几片,拿竹签子戳着,如糖棒一般,按照年纪分给孩子们,三个孩子一人一片,才只是去了芒果的一半,余下半个也削出来,交给老实嫂拿着,果核则很顺手地递给范老实,范老实一怔,随即会意,几口啃了果核上的残肉,笑着赞了一声,“甜——”
妻子再要他吃一片,他不肯吃了,说是果核上肉多,再说他也不爱吃这个,叫妻子自己吃一片,老实嫂也不肯吃——大人似乎总是不怎么爱吃甜的,还是大女儿懂事些,她是年纪大的,因此分了最厚的一片果肉,吃第二片时,叫母亲咬了两口,又要爹爹吃,见爹爹实在不吃,方才含着余下的半片,心满意足地带着弟弟妹妹们往前去玩闹,再不看街边的铺子了。
大人们这里,也有给孩子买的,也有自己买个芒果吃的,也有买个山竹尝味道的——买山竹的人要和大家分,大家都客气,不肯吃他的,只看着他把绵软如白云的果子含进嘴里,略微一品,眼神便是一亮,点头道,“酸甜!好吃!”
吃完之后,余下的是一个个大核,这是山竹种子,范老实见了,心中也是一动,刚要说话,便见那胡二嫂把种子随手揣兜里了——两人是想到一块去了,这山竹树,满剌加能种,占城港也听说偶尔是有人种的,林场反正有的是地,为何不种几株?便是不往外卖,自己吃了果子,果壳拿来染点手帕、短衫,难道不好么?
当然了,种子到手,能否种出来还是两说,这山竹树的性子如何,好不好伺候,还都不知道呢。范老实心想:“横竖都要识字了……若是有一本书教人如何伺弄山竹就好了。”
还没识字呢,不知不觉,他的心就被养大了,存了这个心思,又更着急去书店了,他便忙向街边那伙计打听——一时又有些惴惴,只怕没有书店,或者是书本价格极贵,毕竟是临时起意,这次来没有买上,后续要再买就还得再来一趟更麻烦了——
“书店?你们是要买什么?识字课本吗?”
不曾想,那伙计却是熟门熟路的,一听便道,“我们店就有,二十文一套两本,你要搭写字本的话,两本写字本十文钱,还有铅笔、削笔小刀,铅笔一捆、小刀两把,也是二十文,一整个识字套五十文,我们店里有七套……我数数你们人,你们人十三个,不够,我给你喊旁边店铺来挪六套,价格都是一样!”
五十文,五十文就是……就是四本书,一捆铅笔两把小刀?
范老实手指都有点忙不过来了,数了半天才是大骇——自然不是因为贵,而是因为便宜,他对书本的认识还停留在敏朝年代,一本书随便也要两百多文的那种——敬州要比他们常去的乡集更便宜些,潮州还更便宜,但没办法,运费是钱啊,书本哪怕是从敬州到乡集多走的几十里,难道就不要人工,不要路费了吗?
可是,这些课本,从买地到南洋,难道就不要路费了吗?在南洋都卖得这么便宜,在买地,在买地又会是什么价?
“和在买地是一个价!实话和你们说,这一点也不赚钱,都是强行搭售的,每回运过来还都占我们的船运重量……”
这伙计唉声叹气的,颇有些诉苦的意思,“我们一文钱也不敢加价,都是盼着快些卖掉——运来了卖不掉吧,还占我们库存。你们这些百姓是不知道,六姐为了让你们都能识字,多煞费苦心,在我们买卖街这里,便是要走进每一家都有识字课本卖,价格也不贵,要这个效果才好……这要不是广府道打仗,人手实在跟不上,你们这些新来的,早就该尝尝我们买地扫盲班的厉害了!”
大约他是受过扫盲班之苦的,所以很希望把这份苦楚普及到所有人身上,众人听了,都是笑了起来,纷纷和伙计说起了她们一路上在船上也得上课的苦恼。倒是范老实站在当地,有些说不出话来——他不是个敏捷人,虽说呼吸粗重,但却实在说不清自己在激动什么,心中反反复复,只是想道:“老家的书本那么贵,老家识字那么难。”
“在这里,上课不要钱!不但不要钱,还给读得好的学生发钱——不但给学生发钱,还这么……这么用力,这么巴结地去叫教材变得这样的便宜,想方设法地叫人随时可以买到识字课本……”
“谢六姐……唉,谢六姐待百姓着实不差呀!虽是吃了这些苦楚,有那些仇怨在前,但……但这日子,倒确实比从前要更……更妥帖些,说不出为什么,就觉得心里舒服得很,比从前更是大有些奔头……”:,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