妙笔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妙笔文学 > 大唐天将军 > 第三百七十七章 圣人去哪了?行至马嵬驿

第三百七十七章 圣人去哪了?行至马嵬驿

第三百七十七章 圣人去哪了?行至马嵬驿 (第1/2页)

众多马车,有人骑马,有的走路,行军速度缓慢。
  
  路过左藏库的时候,杨国忠骑马来到李隆基的龙辇前,向李隆基说道:“启禀圣人,左藏库中还有不少丝绸和钱财,可以将其烧毁,不能留给李贼和安贼,提其军资士气。”
  
  李隆基看着巍峨的左藏库,又想到往昔岁月。
  
  那时的左藏库中,有蜀地的蜀锦、晋陵的绫绣、丹阳的京口绫罗、会稽的绛绣、江南的各色刺绣等等,琳琅满目,数以万计。
  
  “不得烧毁左藏库,如果叛贼来了没有得到钱财,一定会劫掠长安百姓,还不如留给他们,以减轻百姓的苦难。”
  
  李隆基叹一口气,悲从心来,缓缓说道。
  
  这次他是真良心发现了,没有因为恨李贼、安贼入骨,就把绢钱粮食烧毁。
  
  杨国忠心中不以为然,但他没有忤逆李隆基。
  
  千乘万骑,继续南行。
  
  只是杨国忠不知道的是,太子李亨的车队,故意停留落后在最后面。
  
  他的马车周围,在不知不觉中,围绕几个王公大臣的车驾。
  
  另外,李亨的两个儿子广平王李俶和建宁王李倓,也在李亨旁边。
  
  他们的身份是“典亲兵扈从”,可以统领一部分禁军。
  
  这使李亨第一次产生被拥护的感觉,眼间欲望火焰在跳动。
  
  又走一段时间,李隆基的队伍通过一座便桥。
  
  只是李隆基刚过去不久,杨国忠就令人抱着柴火和枯草到便桥上,放火点燃。
  
  一时间浓烟滚滚,火光四照。
  
  看到后方火光冲天,李隆基问心腹宦官王洛卿:“后方烟火是怎么回事?”
  
  “右相为防止追兵,令人将桥梁烧断。”
  
  王洛卿询问后汇报导。
  
  “百姓和官吏们都在避难逃生,为何要断绝他们的生路?”
  
  李隆基很不悦:“力士,你带人将桥梁扑灭再离开。”
  
  “沿途不要再烧毁桥梁了。”
  
  逃亡路上,让李隆基梦回四十年前,那时的他崇尚节俭,爱戴百姓,是朝野称赞的有为之君。
  
  “洛卿,你带人骑快马先行一步,吩咐沿途的郡县做好准备,为士卒们准备饭食。”
  
  李隆基又向王洛卿吩咐道。
  
  “遵旨!”
  
  王洛卿带着随从先一步离开。
  
  然王洛卿到达咸阳县后,发现县令已经逃跑。
  
  有人说,几天前,看见天水王的探马出现在扶风。
  
  再加上潼关之失,即将传来,官吏们都很害怕。
  
  王洛卿也非常担忧,将这个消息报告给李隆基。
  
  “我军会不会与叛贼前军相遇?他们的骑兵多于我们。”
  
  杨国忠心中焦急,李贼的骑兵太快了,令他始料未及。
  
  上一次听到消息还在陇西郡,现却在扶风听到消息。
  
  “只能尽快入蜀。”
  
  李隆基面色一白,只恨未早点离开长安城。
  
  但不到最后一刻,哪个皇帝敢做出逃离都城的准备呢?
  
  “据说李贼派遣的轻骑也就三五千人,我飞龙禁军都是精锐,能保卫圣人周全。”
  
  杨国忠用此言语安慰李隆基,也是在安慰自己。
  
  ……
  
  “殿下,事情不妙啊。李贼派遣的前军很可能到京兆地区。入蜀队伍要经过扶风、陈仓,有概率与叛军相遇。计划从陈仓古道入蜀,现想改道也来不及。”
  
  裴冕登上李亨的马上,向李亨说道。
  
  西南至剑南,本是好选择,但叛军来得太快,如果与叛军遭遇,他们都将成为李贼的阶下囚。
  
  屈辱难以忍受!
  
  “这如何是好?”
  
  李亨向裴冕讨要计策。
  
  他无比郁闷,本计划杀死杨国忠,诛灭杨氏后进行夺权。
  
  裴冕是李隆基在安禄山叛乱后,派给李亨的副手。
  
  “恕我直言,殿下最好与圣人分道逃离。”
  
  裴冕沉吟后,向李亨说出他的意思。
  
  即便李隆基遇到李瑄被俘虏。
  
  身为正统的李亨安全,就有日月重开的机会。
  
  一旦李亨、李隆基父子被李瑄掌控,那大宗迟早会被小宗代替。
  
  士大夫接受不了杂胡安禄山。
  
  但有可能接受太宗后代的李瑄。
  
  “能去哪呢?”
  
  李亨皱眉,剑南他也不想去。现有李贼的兵马出没,让他更不敢跟随李隆基。
  
  “去朔方灵武郡,朔方留后杜鸿渐一定欢迎殿下。而且朔方地区,有即将回师郭子仪、李光弼,殿下占据大义,他们没有理由不支持。”
  
  裴冕劝李亨果断离开前往灵武。
  
  “我没有太多随从,去灵武郡也有威胁啊!”
  
  李亨犹豫不决。
  
  他既害怕李瑄的兵马,又担心北上的凶险。
  
  既不敢去剑南,又不想受制于李隆基。
  
  “父亲,趁此时机北上灵武才是上策。一旦与李贼相遇,一切都晚了。”
  
  “天下大乱,朝野都期待父亲,必须当机立断。”
  
  裴冕见李亨犹豫不决,就将广平王李俶和建宁王李倓叫到马车上,请他们一起劝说。
  
  “好!今夜就离开!”
  
  李亨听儿子劝说,决定前往灵武郡,去搏一搏。
  
  西南之路,多待一刻,就有一刻的危险。
  
  不过李亨还是令李静忠给陈玄礼打个招呼。
  
  陈玄礼已经铁了心铲除杨国忠,只要陈玄礼不派遣骑兵追击他的队伍,他就能顺利离开。
  
  “末将不知道殿下要离开!”
  
  当陈玄礼知道李亨要离开队伍后,装作不知道向李静忠回答道。
  
  他对李隆基忠心耿耿。
  
  杀死杨国忠,铲除杨氏,也是为了李隆基。
  
  李隆基既然无法下手,就由他去做。
  
  西南之路,随时可能遇见李瑄的轻骑。太子离开队伍,保留火种,是他愿意看到的。
  
  于是,陈玄礼故意吩咐李亨周边的龙武军离开。
  
  只有广平王李俶和建宁王李倓率领的四百禁军在李亨的队伍附近。
  
  哪怕已经落后许多,也没人提醒李隆基。
  
  从天未亮就开始逃跑,一直到太阳正中,南逃的人,都觉腹中饥饿,包括李隆基。
  
  到达咸阳县的望贤宫时,李隆基又让王洛卿去找吃的东西。
  
  但王洛卿害怕李瑄的骑兵到达,直接脚底抹油逃跑,不再侍奉李隆基。
  
  李隆基只能再派其他宦官,试试能否召一些官吏和百姓迎驾。
  
  但没有人愿意来迎接李隆基。
  
  人走茶凉,皇帝也不为过。
  
  杨国忠没办法,他亲自去一家农户里,花钱买了一个胡饼。为了不让别人发现,他将胡饼放在衣袖之中,偷偷献给李隆基。
  
  一点点吃着胡饼,李隆基百感交集。
  
  他将一半分给杨玉环,但杨玉环以不饿婉拒。
  
  一行继续行进,直到黄昏的,整个队伍都非常疲惫。
  
  路过一个乡里的时候,这次终于有百姓知道当今圣人逃难而来,他们哭泣着过来拜见。
  
  “卿家有饭否?不择精粗,但且将来。”
  
  身为皇帝,见到百姓的第一面竟是讨要饭食。
  
  百姓们见皇帝落魄至此,把家中余粮拿出,箪食壶浆,向皇帝和皇子皇孙们献出粗饭。
  
  这些粗饭中还掺杂有麦粒和豆粒,平日里尊贵的皇孙不会多看一眼,但此时他们不顾身份,徒手抓着吃,狼吞虎咽。
  
  把百姓献出的余粮吃光了,他们还嚷嚷着没有吃饱。
  
  无数飞龙禁军和宫人们还饿着肚子。
  
  李隆基看到此情此景,再次流出眼泪。
  
  他如一个普通老者一样,和百姓们说心里话。
  
  乡里百姓赞叹李瑄为相之时,有“恢复开元之风”,还说“如果小相公一直为相,定不会有今日”。
  
  李隆基竟然没有生气。
  
  他也非常后悔,但现追悔莫及。
  
  担心不能及时入剑南。没休息多久,队伍继续出发。
  
  半夜,队伍到达金城县(今兴平县),这里的县令也已逃跑,好金城县粮仓有一些粮食,让禁军勉强吃半饱。
  
  在这天夜晚,李亨与亲信他的官吏、亲人,在四百禁军的掩护下,与李隆基分道扬镳,北上灵武郡。
  
  沿途遇到许多从长安来的官吏,这些官吏都愿意跟随李亨前往灵武。
  
  到达金城县北面的土坡时,李亨站在星夜之下停车望向李隆基的方向。
  
  十八年太子生涯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。
  
  这一刻,他张开双臂,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。
  
  虽然东狼西虎,局势糜烂,但褪去枷锁的李亨,有天高任鸟飞的志向。
  
  他相信自己能力挽狂澜!
  
  李亨的儿子李俶也在帮助父亲谋划,如何才能打败李贼、安贼,重新建立盛世。
  
  ……
  
  南逃队伍中,李隆基和杨贵妃能住进金城县的驿站,王公贵族有马车能休息。
  
  而大多数士卒和宫人只能互相枕着对方的身体和衣而睡,抱团取暖。
  
  刚下过雨,地野潮湿,许多人风寒。
  
  养尊处优的人忍饥挨饿奔跑一天太累了。
  
  没有人在意李亨已经离开。
  
  “你说什么?太子昨夜离开队伍,为何不去阻止?”
  
  一大早,李隆基得到陈玄礼的汇报后,向他责怪道。
  
  即便这个时候,李隆基也对李亨有一种掌控欲。
  
  “太子说要去河朔收拢兵马,夺回长安。到时候会亲自到蜀地迎接圣人回京,臣见昨夜圣人好不容易睡下,不忍打扰。”
  
  陈玄礼向李隆基搪塞道。
  
  在出逃长安前的两个晚上,李隆基几乎没合眼。
  
  颠簸一天,李隆基身体强行休眠,一到驿站,他就倒头睡去。
  
  “罢了,让他离开吧!分开也好,李贼追击将至,想去蜀地并不容易。”
  
  李隆基大臣们默不作声,知道势不可挽回。
  
  他自然能看出陈玄礼在包庇太子。
  
  他不好去说掌握兵权的陈玄礼。
  
  唯一担心的是李亨会做出出格的举动,脱离他的掌控。
  
  吩咐过后,李隆基下令继续行进。
  
  不久后,队伍中又有不少官吏偷偷离开,有的直接北上去寻找李亨。有的不知去向。
  
  李隆基派出去的探马,一去不复回。
  
  禁军都是京兆子弟,让他们蜀地,并不心甘情愿。
  
  以至于李隆基只能按照路线走,得到的消息越来越少。
  
  ……
  
  长安城,时间回到前一天。
  
  四月初九的时候,李隆基让监礼官传令,初十上朝。
  
  大明宫在长安城东北侧的龙首原上,虽有夹道连接长安。
  
  但实际上大明宫发生的事情,长安无法得知。
  
  日落以后,长安城门合上,清晨打开。
  
  暮鼓声响,坊门皆闭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,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,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