妙笔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妙笔文学 > 大明: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> 第三百章 老朱:咱不会死,只是和你联手演一场大戏!

第三百章 老朱:咱不会死,只是和你联手演一场大戏!

第三百章 老朱:咱不会死,只是和你联手演一场大戏! (第1/2页)

屋外的吵闹声越发激烈。
  
  似是杨士奇、姚广孝、杨荣等人,也拦不住群情激愤的群臣。
  
  双手唇枪舌剑,几乎就要动起手来。
  
  老朱不由笑道:“看来,你的手下还是不行啊,压不住群臣。”
  
  朱允熥脸上不由得微现窘态。
  
  如果是蓝玉在,往门口一站,群臣绝对没人敢往里面冲,甚至都吵不起来。
  
  但杨士奇,姚广孝,杨荣等人,资历都还太浅,又皆是文官,平时倚仗朱允熥的权势威望,手握朝廷重要部门,也可谓是跺跺脚,都能让朝堂抖三抖。
  
  群臣无不畏惧他们。
  
  可一旦面临重大变故,他们根基浅薄的缺点,便马上暴露出来了。
  
  最重要的一点是,他们都不是武将,手中无兵权。
  
  姚广孝执掌的情报部门,算是稍具武力,毕竟,探听海外,蛮荒地区的情报,人员必须经过一定的武力训练。
  
  大多数时候,情报人员还需要配备武器。
  
  甚至在极端情况下,还可能与当地的部落发生武力争斗。
  
  但情报人员终究不是正规的军队,且姚广孝来东宫,也并没有带人马过来。
  
  真正的问题,还在于东宫的侍卫。
  
  他们似乎无动于衷,采取了两不相帮的中立态度。
  
  按理来说,他们才应该是最坚决支持朱允熥的人。
  
  但却在关键时刻,作壁上观。
  
  这不禁令朱允熥有些汗颜。
  
  此前,他在杨士奇的再三提醒下,已然整顿了身边的侍卫,加大了能力和忠诚度的挑选。
  
  可如今看来,还是有不小的问题。
  
  自古美玉难求,良才难得。
  
  真正的人才,必然有不小的野心和抱负,不会甘心一辈子在府中做一名侍卫。
  
  正常而言,侍卫的忠诚是没有啥问题的。
  
  挑选程序非常严格。
  
  但当面临皇帝陛下和太孙殿下之间进行选择的时候,忠诚问题便出现了。
  
  他们不像杨士奇,姚广孝,杨荣等人一样,是由朱允熥简拨。
  
  他们本身就是皇家侍卫,只是被派来守卫东宫,守护太孙殿下而已。
  
  从这一角度来说,他们要忠诚的对象,首先是皇帝陛下,然后才是太孙殿下。
  
  眼下的局面,让他们左右为难,两不相帮,也是无奈的选择。
  
  但无论如何,这在一定程度上,都是朱允熥的“失败”。
  
  说到底,他们终究是东宫的侍卫!
  
  不“忠心”于他,自然是他这个太孙的失败。
  
  不过,这也有一桩好处。
  
  至少在老朱面前,表明了他坦坦荡荡,从未有夺权之心。
  
  否则,他就该私底下秘密训练东宫侍卫成为“死士”了。
  
  这些侍卫,在此时刻,也就会坚决和他站一起。
  
  守着大门,不让群臣进来。
  
  老朱也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再继续笑他,转而问道:“熥儿,你让方孝孺宣讲新学,又令人丈量天下山川田亩,又令想方设法勋贵之家出售田地,可是想平分天下田地?”
  
  说话间,老朱的龙眸内,已是骤然射出两道精芒,直落朱允熥脸上。
  
  此事他已然猜到,但事关重大,还是要得到一个确切的回答。
  
  朱允熥略一思索,方道:“皇爷爷,孙儿也知此事非同小可。”
  
  “故而,从来没有指使过方孝孺具体要做什么,他做的事情,与孙儿无关。”
  
  老朱不由一怔,旋即微微点头,脸露笑意。
  
  “直接强行平分天下田地,只会造成天下动荡。”
  
  “孙儿想的,是采取分步实施的办法。”
  
  “思想宣传,这是第一步。”
  
  “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。”
  
  “要让社会形成舆论压力。”
  
  “方孝孺便是一枚种子。”
  
  朱允熥缓了口气,接着说出自己的计划:
  
  “第二步是让海外的地,置换大明境内的地。”
  
  “勋贵们在海外得到了大量的土地,既能帮大明守住海外的利益,由此交出大明境内的土地,亦是天经地义。”
  
  “他们在海外会得到更多的土地,正好帮助大明开疆拓土,让大明成为前所未有的盛世帝国。”
  
  “第三步是赎买,不过,不一定要直接用钱赎买,也可以用入股的方式。”
  
  老朱疑惑道:“入股?”
  
  虽然这个时代没有股份制的说法,但入股经营并不罕见。
  
  比如说,投资建一座窑。
  
  出钱的人占一部分股,出土地的人也占一部分股。
  
  再比如说,有些商家会给干股给负责经营的掌柜和伙计,也叫“身股”。
  
  简而言之,就是出卖劳动力,由此得到“分红权”。
  
  朱允熥点头道:“孙儿我打算让他们入股大明制造局的工厂,一则是为工厂扩大生产筹集更多的资金,其二也正好顺势将他们手中的土地收归朝廷所有。”
  
  这是他早已想好的办法。
  
  要在大明开设股市,将地主的土地折算成银钱,变成股票。
  
  由此一来,地主便顺利转化成了资本家。
  
  土地也就都收到了国家手中。
  
  这是风险最小的方案。
  
  毕竟,单纯的“打土豪,分田地”,革自己的命,是很难行得通的。
  
  新中国建立后能那样做,是因为那是一个全新的政权。
  
  领导者本身是无产阶级。
  
  自鸦片战争,到五四运动之后,共产主义思想传播,再到新中国成立,社会已经做了漫长时间的思想建设。
  
  聚集了一大批有共同信仰,志同道合的人。
  
  可大明面临的是什么情况?
  
  除了朱允熥自己之外,朝廷的官员,就没有人能理解这一层,更没有人会支持。
  
  仅靠他一个光杆太孙,就算当了皇帝,那也是行不通的。
  
  皇帝必须是整个利益阶层的代表,是利益阶层的头,而不能是孤家寡人。
  
  资本家虽然也很可恶,可相对于封建地主,他们仍然是进步的。
  
  而且,由于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是自由雇佣关系,不是人身依附关系,国家要限制资本家,打击资本家,其实很容易。
  
  唯一担心的,只是怕由此而影响经济发展罢了。
  
  若不是担心这一层,国家收拾资本家,远比收拾封建地主容易。
  
  即使大明全面进入工业社会,土地也永远是最重要的财富。
  
  实现人人有地,人人有房,老百姓才能真正过上好日子。
  
  不过,股票这一概念,对于老朱来说,还是有些过于复杂了。
  
  倒不是说,以老朱的聪明,真的就不能理解。
  
  只是要讲述清楚,需要费很多口舌和时间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,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,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