妙笔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妙笔文学 > 大明: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> 第三百一十五章 人性的弱点!春宵一刻!

第三百一十五章 人性的弱点!春宵一刻!

第三百一十五章 人性的弱点!春宵一刻! (第1/2页)

洞房花烛夜,金榜题名时。
  
  这无疑是最令人春风得意之事。
  
  朱允熥身为君主,自然无须像书生那般,期待“金榜题名”。
  
  但继承皇位,登基称帝,又何尝不是另类的“金榜题名”呢?
  
  从此手握乾坤,执掌天下,俯瞰世间,如何能不快意?
  
  同样,今日亦是他的洞房花烛夜。
  
  入夜之后,全城灯火通明。
  
  正元宵佳节,大家都走上了街头。
  
  应天府早早点亮了路灯,又新设了许多灯笼,并在城中各处做了不少装饰,直将整个金陵城皆“打扮”得辉煌熣灿。
  
  皇城是金陵城的最高处。
  
  站在皇城上往外望去,入眼皆是人间烟火,满目繁华。
  
  “嗖!”一声锐耳的尖叫声响起。随之,便见一道明亮的火光直入云霄,然后在天际苍穹,化作了漫天烟火。
  
  七彩绚烂的烟花释放出美不胜收的惊艳画面。
  
  大明子民,何曾见过这等烟花?
  
  烟花漫天的情景冲击着每一个人的视觉,让所有人皆深深震撼。
  
  时至今日,制造局制造各类火药的能力,早已与当初不可同日而语。
  
  烟花亦属火药之列,制造局负责的朱高炽,虽不是朱高煦那样的熊孩子,可毕竟亦是一名半大少年,有着少年好玩的天性,对如此好玩之物,又如何能不特别重视呢?
  
  就这样,火药工厂的烟花不断推陈出新,也越来越好看。
  
  他原想在春节时好好“露一手”,讨一讨老朱和朱允熥的欢心。
  
  却不料,老朱意外驾崩,竟差点让他苦心准备的烟花无用武之力。
  
  好在到了今日元宵佳节,朱允熥登基且大婚,这些烟花,到底还是能派上用场了。
  
  燃放烟花的地点,就定在皇宫前的广场上。
  
  这里白天刚举行过盛大的阅兵典礼,晚上又正好用来燃放绝美的烟花。
  
  这亦是朱允熥的有心安排。
  
  如此一来,隐居后宫的老朱,也能看到烟花灿放的美景。
  
  京城内的文武百官则赐宴奉天殿外的广场上,一边用餐,一边观赏烟花。
  
  不过,朱允熥并没有陪百官一起用餐赏焰火,而是一个人走进了毗邻后宫的小院落。
  
  这个院子外面戒备森严,里面却安静无比,除他之外,再无其他人。
  
  朱允熥走进一间陈设极为雅致的书房。
  
  他挪动了一下摆放在墙柜上的精美琉璃瓶。
  
  一阵阵轻微可闻的机括转动声音传来,却不见房间内有任何东西移动。
  
  除了异响,什么都没有。
  
  朱允熥迈步离开琉璃瓶所在的位置,走到墙柜的另一边,这里摆放着几个平平无奇的木匣子。
  
  他掀开旁边墙柜上一块木板,里面竟还有一个夹层,从外面看不出分别,若非事先知晓,根本想不到还有隐秘夹层。
  
  夹层中间,摆放着一把钥匙。
  
  取出钥匙,打开其中一个木匣子。
  
  此时才能看清楚,那木匣子里面皆是厚厚的钢板,只有外面用木头包裹着。
  
  换句话说,若没有钥匙,即令锋利的刀剑都无法将其劈开。
  
  木匣中间,便放着一份卷轴。
  
  实际上,这个木匣是固定在墙柜上的,不能移动,匣子旁边有孔道通向里面。
  
  刚才朱允熥转动琉璃瓶,正是为了使孔道里的卷轴,通过机括送到木匣里。
  
  倘若不先转琉璃瓶,即令是强行打开了有钢板内衬防御的木匣,里面也将是空空无物。
  
  这些机括环环相扣,足见保密之严。
  
  朱允熥将卷轴取出来,一展而开。
  
  那熟悉的字迹便映于眼帘。
  
  这正是老朱写给他的信。
  
  如今老朱“自囚”于后宫,为防消息泄露,两人不便相见,便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传递信息了。
  
  这个地方,也是接收锦衣卫和检校情报的枢纽中心。
  
  自从上次蒋瓛说过之后,朱允熥便督促工匠,加快了工程进度,终于在登基之日,赶制完成。
  
  有了这个院子,有这么一条隐秘“通道”,便可极为方便的与老朱进行秘密交流。
  
  自从老朱“驾崩”,朱允熥在灵前即位,权力的感觉,便让他越来越着迷。
  
  较之原来当储君执政,当皇帝是截然不同的。
  
  真正的高高在上,真正的俯瞰众生!
  
  及至今日登基大典,更是将这种感受推向了巅峰。
  
  难怪连刘邦这样的人,也会发出“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”的感叹。
  
  但正因为如此,朱允熥也更有一种要被权欲和奉承,被玄妙而高高在上的快感冲昏头脑的感觉。
  
  他在心中不断的提醒自己,要保持清醒。
  
  权力使人昏聩!
  
  任何一个人,在皇帝宝座上坐久了,都会慢慢由精明变得昏聩。
  
  这是因为周围所有的人,都在吹捧他。
  
  久而久之,渐渐地,就真的会认为自己无所不能。
  
  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和本事,也就会变得昏庸和无能。
  
  再或者,对权力的掌控欲越来越强,从而开始变得有些神经质,怀疑起自己身边的所有人。
  
  历史上的汉武帝,年轻时是何等的雄才伟略。
  
  可后来年龄大了,老了,当皇帝久了,竟搞出了著名的“巫蛊之乱”。
  
  要知道,早年汉武帝对太子刘据是信任无比的。
  
  刘据虽然还没有登基即位,却经常监国,时间长达近二十年。
  
  能让太子监国二十年,足见汉武帝有多信任自己的儿子。
  
  可就这样一个无比信任儿子的皇帝,竟然在晚年相信了儿子要谋反的传闻,最终造成父子相残的惨剧。
  
  汉朝的衰落,也由此拉开序幕。
  
  类似的例子,还有齐恒公,早年同样是英明无比,任用管仲改革,九合诸侯,一匡天下,晚年却亲信易牙、竖刁、开方等奸妄小人,最后竟被活活饿死。
  
  还有唐玄宗,亦是早年英明,奋发图强,晚年昏庸的例子。
  
  即使是号称千古一帝的唐太宗李世民,晚年都同样慢慢变得昏聩,贪于享乐。
  
  ……
  
  历史给人类最大的教训,就是人类不能从历史中汲取任何教训!
  
  为什么呢?
  
  因为所有的历史教训,都是人性的本能驱使下所犯的错误。
  
  人类不可能摆脱自己的人性本能,自然也就不能从历史中汲取任何教训。
  
  朱允熥深知这一点。
  
  但摆脱不了人性本能,却可以尽可能的控制。
  
  身为帝王,犯错的代价太过于沉重。
  
  故而,当众人都在欢庆,当他自己也为登基,为大婚而兴奋不已的时候,他来到这个无人的院落,看起了老朱的信,也借此强迫自己保持冷静。
  
  真正成为帝王,朱允熥便发现自己反而没有做储君时的任意挥洒,举重若轻。
  
  那时候的他,无所顾忌,也不怕犯错。
  
  而现在却开始感到“害怕”。
  
  他必须要小心行事。
  
  连老朱这样的人,都有胡惟庸想将其架空。
  
  连一统六合,横扫天下的秦始皇,身边都有赵高这种人物,在秦始皇一驾崩,便敢立即专权!
  
  帝王宝座,并非高枕无忧。
  
  要坐稳也没有寻常人想象中那么轻松容易。
  
  朱允熥所拥有的优势,无非是超越时代的眼光,以及对历史的一小部分了解。
  
  至于说到政治手腕和能力,他虽然自信亦有几分本事,但与朝堂上那群老奸巨滑的人精相比,也不见得就一定胜过他们。
  
  只不过,他是皇帝,占据天然的优势。
  
  老朱当了很多的皇帝,在政治斗争上经验丰富,多向老朱请教,对他而言,无疑是有益的。
  
  不耻下问,方能学得真本事。
  
  何况请教的人,还是自己的皇爷爷,这又不丢人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,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,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