妙笔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妙笔文学 > 北宋穿越指南 > 0267【立道】

0267【立道】

0267【立道】 (第2/2页)

朱铭补齐了方法论,即“道用”,趁机推广《道用策》。
  
  这才是他的目的所在!
  
  另外,朱熹书中的“程子曰”,被朱铭全部删去。并非他想篡夺程颐的学术果实,而是洛学被朝廷禁了,不能讲这些是程颐说的,否则分分钟被朝廷禁止。
  
  《大学》的一经十传,外加深层次引申阐述,放到北宋末年不啻为学术炸弹。
  
  特别是归纳三纲八目,并给出详细理解,直接就为士子找到人生方向,这跟横渠四句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  
  三纲者,明明德,亲民,止于至善。
  
  八目者,格物,致知,诚意,正心,修身,齐家,治国,平天下。
  
  全文的字数不多,很快就能看完。
  
  曾孝端读罢全篇,再次回到三纲八目那里,身体都在轻微发抖,瞬间有了“朝闻道夕死可矣”的感触。
  
  士子们把曾孝端团团围住,脑袋凑到一起阅读。
  
  那种思想冲击力,是难以名状的。
  
  特别是不治《小戴礼记》的人,他们就更加震撼。
  
  这么说吧,朱熹的《大学章句集注》,不仅是程朱理学的纲领指导思想,也是程朱理学的宣传广告,很容易把人拉进去入伙。
  
  张载说: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
  
  此四句令人热血沸腾,但只是口号啊,只是给出奋斗目标,没有指导读书人具体怎样执行。
  
  三纲八目,却是执行准则,而且过程循序渐进。
  
  朱铭所需要做的,就是夹带私货,把“道用论”扔到格物致知里面,把数学、物理、农学等杂学知识,变成读书人应该且必须掌握的知识。
  
  就算不深入研究杂学,也该懂得方法,也要知道理论联系实际。
  
  魏应时感慨道:“寒窗苦读十余载,懵懵懂懂不晓圣人言,今日方知晓道为何物!”
  
  ……
  
  福建路,南剑州,沙县。
  
  凤岗山麓,陈渊已结庐讲学一年有余。
  
  初时没起名字,渐渐唤作凤岗书院。
  
  朱铭的《大学章句疏义》,开春便委托递铺邮寄,一直到仲夏方才送到沙县。
  
  幸亏陈渊极有名气,因为乡下不包邮,这玩意儿只能寄到县衙。沙县押司专门派遣衙役,把包裹送到凤岗书院来。
  
  二十多个年轻士子,正在听陈渊讲学。
  
  衙役莽莽撞撞闯进来:“陈官人,有物什寄到!”
  
  士子们被打断授课,脸色都不怎么好,埋怨衙役不该此时闯入。
  
  陈渊拆开一看,顿时欣喜,回屋取钱塞给衙役:“有劳阁下跑一趟。”
  
  衙役得了赏钱,心情格外舒畅,点头哈腰说:“不妨事的,给陈官人送东西,咱心里欢喜得很。”
  
  把衙役送走,陈渊开始阅读书稿。
  
  他的感受又不一样,他是正经研习过洛学的,知道朱铭大量引用程颐思想。
  
  但二程著作甚多,寻常门徒,很难融会贯通,更别提归纳总结,并进行详细阐述发展。
  
  “三纲八目,格物致知,道用相成……”
  
  陈渊整理衣襟,站直了往西北方指去,对自己的学生说:“金州之地,有人立道矣!”
  
  沙县士子张致远问道:“请问先生,何人立道?所立何道?”
  
  “政和五年探花朱铭,朱成功,”陈渊说道,“此人虽对外宣称是吾弟子,但我与之亦师亦友。他以二程之言,辅以道用之论,立下儒生大道。此道一出,可传万世,为天下之显学也!”
  
  学生们震惊莫名,这话说得太大了。
  
  陈渊把书稿递出:“且传阅之。”
  
  二十多个学生,士子传不开,便有人照着书稿朗诵。
  
  朗读一遍,还没完全领会,于是再朗读第二遍。
  
  几遍之后,学生们终于明白,陈渊并没有说大话。
  
  唐宋都有人推崇《大学》,但不成系统啊,朱铭剽窃朱熹的学术,让《大学》有经有传有注疏,从此可以单独成书。
  
  这篇注疏横空出世,必然迅速传播,只要朝廷不强行干预,肯定越传越广,三纲八目将成为所有读书人的做人做事准则。
  
  它太具有煽动性了,而且是对圣人之言的理解总结!
  
  从今往后,士子就该明明德,就该亲民,就该止于至善。
  
  从今往后,士子就该格物致知,就该诚意正心,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。
  
  它为读书人制定了一套标准,为读书人规划了人生目标,大家只要照着去做便能成为君子。
  
  写这篇注疏的人,会被后世儒生奉为圣贤。
  
  (本章完)
  
  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,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,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